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【珊瑚虫(图)】百科知识点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7-08-17 13:51:39


大千世界有很多动物知识需要我们了解,了解这些动物知识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,从而让我们领略物种的多样性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【珊瑚虫(图)】百科知识点这篇内容,希望大家认真阅读。

珊瑚虫

珊瑚纲中多类生物的统称。身体呈圆筒状,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,触手中央有口。多群居,结合成一个群体,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,食物从口进入,食物残渣从口排出,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。

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 ,然后分泌出石灰石,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。而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,构成珊瑚虫的支撑结构。

群体生活的珊瑚虫,它们的骨架联在一起,肠腔也通过 小肠系统联在一起,所以这些群体珊瑚虫有许多“口”,却共用一个“胃”。能够建造珊瑚礁的珊瑚虫大约有500多种,这些造礁珊瑚虫生活在浅海水域,水深50米以内,适宜温度为22至32℃,如果温度低于18℃则不能生存。

所以在高纬度海区人们见不到珊瑚礁。珊瑚虫的触手是对称地生长的,根据触手的数目,可将珊瑚虫分为6放珊瑚和8放珊瑚两个亚纲。它们大多出芽生殖,芽体离不开母体,最终形成相互连接的群体。

珊 瑚虫身微小,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,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。它们能够吸收海水中矿物质来建造外壳,以保护身体。

珊瑚虫只有水螅型的个体,呈中空的圆柱形,下端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,顶端有口,围以一全圈或多圈触手。触手用以收集食物,可作一定程度的伸展,上有特化的细胞(刺细胞),刺细胞受刺激时翻出刺丝囊,以刺丝麻痹猎物。

软珊瑚、角质珊瑚及蓝珊瑚为群体生活。群体中的每个水螅体各有8条触手,胃循环腔内有8个隔膜,其中6个隔膜的纤毛用以将水流引入胃循环腔,另两个隔膜的纤毛用以将水引出胃循环腔。骨骼为内骨骼。活珊瑚是最为罕见的,是生长在死珊瑚上的珊瑚虫。

珊瑚虫一般以群体生活,每个个体之间以一种叫共肉的结构彼此相连,共肉部分能分泌角质或石灰质的外骨骼。珊瑚虫的触手很小,都长在口边,海水经过消化腔时,其中的食物和钙质都被它吸收。

珊瑚的群体骨骼式样繁多,颜色各异。红珊瑚像枝条劲发的小树;石芝珊瑚像拔地而起的蘑菇;石脑珊瑚如同人的大脑;鹿角珊瑚似枝丫茂盛的鹿角;筒状珊瑚像嵌在岩石上的喇叭,颜色有浅绿、橙黄、粉红、蓝、紫、褐、白。这些千姿百态、五彩缤纷的珊瑚骨骼在海底构成了巧夺天工的水下花园。

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和它共同生活,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,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。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,珊瑚堆积的越高,越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。珊瑚一般生长在接近 28 ℃的环境里,而该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比对光合作用的大 ,导致呼吸作用/光

合作用比率的下降, 特别是暴露在高温的胁迫下, 净光合产物也降低。

【珊瑚虫(图)】百科知识点这篇内容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,希望大家能够在平常多接触一些动物百科知识点,这对我们了解动物很有帮助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8926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